追蹤程式碼

「追蹤代碼」維度會列出您網站上的追蹤代碼名稱。您可以在網際網路中的不同位置放置具有不同查詢字串參數值的連結。此維度可協助您了解哪些連結最能成功吸引流量前往您的網站。

在您的組織使用的電子郵件、廣告、社交媒體貼文及其他行銷工作中,附加追蹤程式碼查詢字串是很常見的作法。

將資料填入此維度中

此維度會從影像要求中的 v0 查詢字串擷取資料。AppMeasurement 會使用 campaign 變數收集這項資料。

維度項目

維度項目包含您網站上追蹤程式碼的名稱。您的組織會決定您要使用的特定維度項目。請參閱 行銷活動追蹤 以取得更多資訊。

比較「追蹤程式碼」維度與收集追蹤程式碼的「行銷管道」

部分設定行銷管道處理規則的使用者會設定規則,擷取「追蹤程式碼」維度中使用的所有值。雖然這是絕佳做法,但由於本身處理方式和架構差異,而有所不同。以下清單說明為何這兩個維度雖然乍看之下很相似,卻無法互相比較。

  • 處理規則中的前幾個管道:清單中順序較前面的行銷管道處理規則,可防止點擊歸因於「追蹤程式碼」行銷管道。例如:

    1. 您已將「社交網路」設定為第一個規則,將「追蹤程式碼」設為第二個規則。
    2. 使用者會在社交媒體網站上張貼包含追蹤程式碼的您網站連結,且有幾位使用者的朋友點按您網站的連結。

    由於「社交網路」是第一個行銷管道處理規則,因此這些使用者會歸因於「社交網路」行銷管道,而非您的「追蹤程式碼」行銷管道。

  • 其他行銷管道可能會搶走歸因:在處理標準「追蹤程式碼」維度時,您不必擔心網站其他部分會搶走歸因。但使用「行銷管道」,使用者可以比對提供不同歸因的不同規則。例如:

    1. 您將「追蹤程式碼」當作第一個管道,並將「直接」當作第二個管道。
    2. 使用者最初透過追蹤程式碼來到您的網站,但隨後離開。
    3. 第二天,他們將您的 URL 輸入網址列然後購買。

    「追蹤程式碼」行銷管道無法取得該次購買的上次接觸評分。上次接觸評價反而進入「直接」行銷管道。

  • 到期日差異:行銷管道有滾動式 30 天訪客參與到期日,無論是否接觸管道。追蹤程式碼會根據變數的設定時間來設定到期日。例如:

    1. 您的訪客參與到期日為 30 天,並將「追蹤程式碼」維度設定為 30 天後到期。
    2. 使用者透過追蹤程式碼來到您的網站。他們瀏覽網站,然後離開。
    3. 三週後,他們未透過追蹤程式碼或行銷管道回來,然後又離開。
    4. 又過兩週後 (初次造訪五週後),他們未透過追蹤程式碼或行銷管道回來,然後購買。

    使用者最終超過 30 天才購買,但從未不活動超過 30 天。您會看到收入歸因於「追蹤程式碼」行銷管道,而非獨立維度。

本頁內容